每年三月的春风吹遍大江南北时,我们总会想起雷锋这个不朽的名字。1963年3月5日的《人民日报》,刊登了毛主席的题词“向雷锋同志学习”,雷锋精神从此在神州大地广泛传播,上至耄耋下至垂髫,雷锋这个名字从此尽人皆知。60多年来,学雷锋活动在全国持续深入开展,雷锋精神滋养着一代代中华儿女的心灵。
在毛主席所有的题词中,我最珍爱这幅。真心喜欢,不仅是因为字写的行云流水,势若惊鸿,还因为题词中有一种精神在,有一种情怀在。
猜想,写下这些字时,主席心中一定有悲情——感叹这个来自湖南的同乡,这个可爱的解放军小战士,22岁就因公牺牲;主席心中一定有感慨——只有在新中国,才会有雷锋这样“一辈子做好事”的完人;主席心中也一定有期许——期许国人皆能我为人人,人人相助,天下大同。
毛主席的题词“向雷锋同志学习”,使一名解放军小战士由此家喻户晓。“学雷锋,做好事”成为每一个小学生,每一个中学生,每一个大学生的必修课。雷锋,不但被称为“毛主席的好战士”,更被人民大众作为学习的模范,被人夸一句“活雷锋”,便可视为莫大荣耀——雷锋作为道德楷模,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精神符号。
周恩来总理对雷锋精神曾有过精辟的概括,简短的四句话却高度凝炼——憎爱分明的阶级立场,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,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,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。 在摆烂、躺平、内卷成为“热词”的时代,有时我们可能会想,假如雷锋生活在今天,面对工作的困难和挑战,他会不会“摆烂”?面对生活的枯燥和平庸,他会不会“躺平”?面对社会的竞争和压力,他会不会“内卷”?
正是有了这三个疑问,才更见雷锋精神的时代价值。雷锋是中华民族在社会主义时期的先进人物和精神楷模,雷锋精神之所以历久弥新,激励和教育了几代人,魅力就在于雷锋一生所表现出来的理想信念、意志品格、奉献精神和道德情操。学雷锋之所以永远不会过时,就在于雷锋以个体生命延续了中华民族精神,雷锋精神体现着时代特征。
传播雷锋精神有一个重要载体,就是《雷锋日记》, 它是雷锋同志学习、工作、成长的真实记录,发行量超过了1亿册,创下日记类图书发行量的世界之最,已成为中国青年人生选择的启示录。《雷锋日记》中有一句话最值得人们思考:“如果你是一滴水,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?如果你是一线阳光,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?如果你是一颗粮食,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?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,你是否永远坚守在你生活的岗位上?” 作为一个普通人,芸芸众生中我们仅仅是一滴水、一米阳光、一粒种子、一颗螺丝钉,即便这样,也可以像雷锋那样,在平凡中见证出伟大。
要像雷锋那样,发扬螺丝钉的“挤”劲和“钻”劲,干一行,爱一行,在平凡岗位上忠于职守、兢兢业业、精益求精、踏实工作,做一颗永不生锈的“螺丝钉”。
要像雷锋那样,在人际关系冷漠、道德失范的背景下,“把别人的困难当成自己的困难,把同志的愉快看成是自己的幸福”,对危困者施以援手,多一些对他人的关爱友爱、互助互爱。 要像雷锋那样,把帮助别人当作人生的快乐和幸福,主动传递善意和爱心,服务社会,奉献他人,“把有限的生命,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”。 要像雷锋那样,面对困难敢于克服,面对挑战敢于应对,既不躲避也不躺平,甩掉负能量,永远不让消极情绪左右自己,做一个激情四射的人,“做高山岩石之松,不做湖岸河旁之柳”,在暴风雨中,在艰苦的奋斗中锻炼自己,不在平平静静的日子里度过自己的一生。 其实,雷锋精神的光芒就折射在我们每一个普通人的身上。雷锋精神,人人可学;奉献爱心,处处可为。“德不孤,必有邻”,让我们与雷锋同行!(燕山飞狐)
相关新闻